摘要:本文對“運維合一"變電所變電所集中檢修現場的安全管理進行了研究探討,指出了大型集中檢修工作現場存在的安全隱患,并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提出了做好現場安全管理的辦法。
關鍵詞:運維合一;集中檢修施工現場;安全管理
0前言
安全生產是電力企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電網的安全運行與否,不僅僅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還會有較大的社會影響,而1lOkV變電所對電網的安全可靠供電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隨著電網快速的發展和日趨復雜,新設備、新技術的大量采用,1lOkV變電所從有人值班到無人值班(集中監控分散操作)方式變化,現在又在我工區進行“運維合一"工作。現在工區變電所已達45座,每年年度預試工作繁重,但有的變電所由于在電網建設還在逐步完善過程中,lOkV配網手拉手工程未全部普及,變電所所供的負荷又很大還有一些化工等重要用戶,變電所長周期的停電預試是不可能的,為了適應電網的需要。所以現階段我工區在開展“運維合一"的同時在運行變電所進行預試集中檢修工作,集中檢修可以大幅縮短預試施工周期,是提高變電所設備運行水平一條可行的道路。但是集中檢修施工間隔多,施工人員多相應必然帶來運行高風險,影響電網的安全可靠供電。所以我們須采取可靠的方法,提高“運維合一"形式下的變電所集中檢修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水平。
1集中檢修施工現場對變電所安全的影響
一般來說,變電所大型集中檢修工作現場管理難點主要有以下幾點:施工時間緊。一般變電所的集中檢修工作安排時間為9:00~17:00;運行方式變化大,操作頻繁。在“運維合一"工作模式下,變電所集中檢修前期運行方式變化所涉及的開票、倒閘操作工作量大;
安全意識不足。“運維合一"工作模式下,工作人員由運維人員組成,相比相關檢修人員,安全意識不強,存在搶工期、不重視安全的現象;作業環境復雜多變。有的作業點距離帶電設備較近,有的施工任務對運行設備存在影響(例如lOkV備自投校驗等)。
2現場安全管理辦法
運行人員在集中檢修施工現場管理中,要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使用一些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保證工程施工期間的安全運行。
(1)運檢站應提前介入前期準備工作,積極參與施工方案的討論,從運行角度提出看法和注意事項。由于運行人員熟悉所轄變電所的現場實際運行情況,可以防止施工方案脫離運行實際,保證方案的科學性。
(2)在施工方案確定后,運檢站應組織全體運檢工討論學習,并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使之了解并掌握施工目的、工作內容。發動大家一起排模工程中存在的危險點,并進行預控。同時,運檢站應根據施工現場實際,制定現場安全提示牌。
施工現場布置圖:用不同顏色明確現場施工區域、工器具堆放區域、備品備件堆放區域、廢品堆放區域、設備加工區域,以及施工人員進出路線,現場安全隔離措施情況等,使運行人員和檢修人員對施工現場布置情況一目了然。防止非工作人員進入施工區域,保證現場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并提高現場文明施工水平。
開關柜位圖施工區域標示:用不同顏色區分運行設備與集中檢修設備的分界面,明確提醒現場施工人員注意與帶電運行設備保持安全距離。
施工現場危險點預控圖:明確的指出施工現場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危險點,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及預防辦法等,對施工人員和運行人員提出警示。
人員職責圖:明確工程所涉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細致,責任到人,便于各部門之間的工作協調與聯系。
現場設備示意圖:設立一面大白板,畫上工程涉及的一次設備模擬圖,根據施工方案,用不同顏色標明當天施工范圍及檢修人員工作安排,幫助運行人員掌握現場情況。
施工人員進入設備區注意事項:提醒施工人員進入設備運行區域應注意的各類事項,強化現場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
(3)在工程開始后,運行人員要將工作重點向前移,將工作做實、做細。可分為幾個方面:
站長應根據每個階段的改造工作,提前會同全體工作人員進行該階段危險點排模預控,制定危險點預控表,包括操作危險點、施工危險點、運行方式危險點及預防辦法和事故預案。特別要注意:在一個改造階段中,有的設備存在狀態改變的情況,運行人員對此要及時掌握。危險點排模要提前做好,傳達到每個運行人員。
技術員應根據集中檢修項目,提前進行現場工作踏勘,編寫施工方案,及時對運行人員與參與檢修的運檢工成員進行培訓交底。這些工作要在集中檢修工作開始前完成,以便運行人員與參與檢修的運檢工作人員掌控操作停復役及檢修工作流程。
(4)運行人員要做到以下幾點:對停電申請,要根據施工方案及現場實際情況仔細審核所提安全措施是否滿足要求,既要避免設備狀態低于實際工作要求,使工作無法進行,也要避免設備狀態超出了實際工作要求,增加運行人員的操作量。倒閘操作前,運行人員須仔細審核操作票,了解操作目的,熟悉操作內容,必要時應實地查看操作設備。審核工作票。運行人員要在收到工作票后,根據施工方案和設備實際狀態,確認安全措施滿足工作需要,特別要注意相鄰帶電部位須在票面上交代清楚。必要時應去現場實地查看。對于現場安全措施的布置,既要保證安全,又要方便施工人員工作。在施工現場,可以采取軟隔離和硬隔離相結合的辦法,與帶電設備距離較近或運行方式經常變換的設備,可以用安全插桿和安全圍繩將其與帶電設備隔離,并根據工作范圍、設備運行方式的變化而及時改變安全措施。對于施工人員進出施工區域的道路,如須經過運行區域,也應用安全圍欄隔開。總之,現場安全措施要做到:只要施工人員不跨越安全措施,就沒有觸及帶電設備的危險。同時,在每個工作開始前,運行人員須將施工區域上下、前后、左右所有可能碰及的帶電部位向施工負責人交代清楚,并確認其確實掌握。二次工作時,須將相鄰的屏門鎖住,并在屏門、露天的空氣開關、閘刀貼“運行設備,嚴禁觸碰"警示牌,同屏的設備屏后接線用紅布封住,裝置、空氣開關、閘刀貼“運行設備,嚴禁觸碰"。
(5)施工期間,運行人員應了解當天施工進度,嚴格執行現場安全督察。運行人員應根據工程實際進行有目的的檢查,對施工人員的違章作業、危及人身或設備的行為及時制止糾正,并記錄在檢查卡上。必要時停止工作,要求施工單位整改。在施工期間對接地線須嚴格控制,外借、掛接須辦理完整的手續,并記錄在案。對于防誤解鎖要嚴格執行相關規定,保證施工期間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防止留下隱患。
(6)負責現場檢修工作的工作負責人應在開工前根據各工作小組的檢修計劃,落實好工作班成員、試驗儀器、工器具及材料、圖紙資料、整定單、原始修試記錄(報告)、空白原始記錄簿和備品備件,避免因工作混亂造成檢修工期延長。檢修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應認真做好各項檢修工作。現場測試數據應認真分析比較,發現異常及時匯報。嚴格按檢修工藝標準檢修,嚴把檢修質量關。工作負責人應把檢修工作完成情況和缺陷處理情況及剩余問題及時向項目負責人匯報。認真做好驗收、終結工作,嚴格執行驗收制度,特別要加強自驗收,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認真履行工作票終結制度,詳細記錄檢修工作情況。檢修工作完畢后,各工作小組應按工作要求,及時將竣工資料、完工報告及各相關試驗報告整理存檔。
(7)設備驗收時,運行人員應側重對設備狀態的驗收,使用對應的設備狀態交接驗收檢查卡,保證設備恢復到工作結束前的狀態,運行人員要加強對接地點及現場剩余物的檢查,避免安全隱患。
3安科瑞AcrelCloud-1000變電所運維云平臺
3.1概述
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移動通訊等技術開發的云端管理平臺,滿足用戶或運維公司監測眾多變電所回路運行狀態和參數、室內環境溫濕度、電纜及母線運行溫度、現場設備或環境視頻場景等需求,實現數據一個中心,集中存儲、統一管理,方便使用,支持具有權限的用戶通過電腦、手機、PAD等各類終端鏈接訪問、接收報警,并完成有關設備日常和定期巡檢和派單等管理工作。
3.2應用場所
適用于電信、金融、交通、能源、醫療衛生、文體、教育科研、農林水利、商業服務、公用事業等行業變配電運行維護系統的新建、擴建和改建。
3.3系統結構
系統可分為四層:即感知層、傳輸層、應用層和展示層。
感知層:包含變電所安裝的多功能儀表、溫濕度監測裝置、攝像頭、開關量采集裝置等。除攝像頭外,其它設備通過RS485總線接入現場智能網關RS485端口。
傳輸層:包含現場智能網關和交換機等設備。智能網關主動采集現場設備層設備的數據,并可進行規約轉換,數據存儲,并通過交換機把數據上傳至服務器端口,網絡故障時數據可存儲在本地,待網絡恢復時從中斷的位置繼續上傳數據,保證服務器端數據不丟失。
應用層:包含應用服務器和數據庫服務器,若變電所數量小于30個則應用服務器和數據庫服務器可以合一配置。服務器需要具備固定IP地址,以接收各智能網關主動傳送過來的數據。
展示層:用戶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終端的方式訪問平臺信息。
3.4系統功能
用能月報支持用戶按總用電量、變電站名稱、變電站編號等查詢所管理站所的用電量,查詢跨度可設置為月。
3.4.2站點監測
站點監測包括概況、運行狀態、當日事件記錄、當日逐時用電曲線、用電概況。
變壓器狀態支持用戶查詢所有或某個站所的變壓器功率、負荷率、等運行狀態數據,支持按負荷率、功率等升、降序排名。
運維展示當前用戶管理的有關變電所在地圖上位置及總量信息。
配電圖展示被選中的變電所的配電信息,配電圖顯示各回路的開關狀態、電流等運行狀態及信息,支持電壓、電流、功率等詳細運行參數查詢。
3.4.6視頻監控
視頻監控展示了當前實時畫面(視頻直播),選中某一個變配電站,即可查看該變配電站內視頻信息。
電力運行報表顯示選定站所選定設備各回路采集間隔運行參數和電能抄表的實時值及平均值行統計。
對平臺所有報警信息進行分析。
任務管理頁面可以發布巡檢或消缺任務,查看巡檢或消缺任務的狀態和完成情況,可以點擊查看任務查看具體的巡檢信息。
用戶報告頁面主要用于對選定的變配電站自動匯總一個月的運行數據,對變壓器負荷、配電回路用電量、功率因數、報警事件等進行統計分析,并列出在該周期內巡檢時發現的各類缺陷及處理情況。
3.4.11APP監測